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網站功能選單

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

首頁>儒家賢哲>歷代儒者>先秦-孔子弟子
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
第1張-巫馬施、共1張圖片

巫馬施

字子旗、一作子期,因此又稱巫馬期。生於春秋魯昭公二十一年(B.C.521),卒年不詳。陳國人,一說魯國人。
      巫馬施是孔子去魯前所收的學生,他曾經出任單父宰,有治績,可惜生平活動不甚詳明。
      唐代,玄宗追封「鄫伯」。宋代,真宗加封「東阿侯」。明代,世宗詔改「先賢巫馬子」。
      孔子門下有很多學生――包括仲由、澹臺滅明、宓不齊、高柴、言偃等人――都曾經出任邑宰,為國君大夫管理城邑;巫馬施也是其中之一。 
      根據《呂氏春秋》的記載,巫馬施與宓不齊都擔任過單父這個地方的邑宰,然而兩人治理單父的風格完全相反。宓不齊是「彈鳴琴,身不下堂」(彈琴作樂,沒有離開廳堂),巫馬施則是「以星出,以星入,日夜不居,以身親之」(清晨天未亮就出門,到了夜晚才回家,日夜都在工作,凡事親力親為),而兩個人都將單父治理得很好。
      這兩種風格孰優孰劣,每個人也許有不同的看法。宓不齊的做法,是派任適合的人才,使政務自然按照軌道運行,所以管理者不必花太多力氣;而巫馬施的做法,就是勤奮努力、事必躬親,以實際的付出換取收穫。《呂氏春秋》乃至漢初的學者,由於崇尚黃老思想,主張君主應該無為而治,所以稱揚宓不齊的做法,認為他的層次比較高。其實從儒家的角度來說,重視的是上位者能夠行正道,使百姓安居樂業,所以從「能將單父治理得好」這點來說,兩人的成績其實無分軒輊。
      士人受限於政治地位,涉入國家政治事務的時候,往往受到公卿命令所左右,往往無法盡情施展自己的理想,冉求、仲由等人就是很好的例子。相較之下,擔任地方官的自主性稍微高一點,所以很多弟子都有不錯的成績,高柴得以在成邑以身作則,言偃甚至能在武城傳授人民禮樂,嘗試教育、感化百姓的德行,戰國兩漢文獻也時常記述像巫馬施這樣治理有佳績的孔門故事,可以從中看到孔子之教在學術文化思想以外、另一面的影響力。

撰稿人:吳曉昀
圖片來源:國立故宮博物院
網站滿意度調整